2024年12月19日上午,合肥卓越中学的一间教室里座无虚席,一场引人入胜的地理公开课《地质灾害》正在精彩上演。此次公开课由梅寒馨老师主讲,地理组全体成员参与听课评课。
课程伊始,梅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地质灾害视频片段,将学生们瞬间带入了大自然那神秘而又充满威力的世界。屏幕上,地震的地动山摇、滑坡的滚滚巨石、泥石流的汹涌洪流,无不震撼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。在这强烈的视觉冲击下,学生们的好奇心被彻底激发,对即将展开的知识探索充满了期待。
“同学们,大家看到这些画面,是不是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既令人敬畏又让人感到恐惧?”梅老师用温和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问道。学生们纷纷点头,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。紧接着,老师趁热打铁,开始深入讲解地质灾害的概念和类型。“地质灾害,简单来说,就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,对人类生命财产、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。”老师一边讲解,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关键的定义和要点。“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、滑坡、泥石流、火山喷发等。”随着老师的介绍,一幅幅清晰的示意图出现在大屏幕上,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。
在讲解地震时,梅老师不仅详细阐述了地震的成因—地壳运动导致的板块碰撞和断裂,还通过动画演示了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地震的震级、烈度等概念。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危害,老师列举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,如唐山大地震、汶川大地震等,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痛。
当讲到滑坡和泥石流时,老师带领学生们分析了地形、地质、降水等因素对其形成的影响。“大家想想,如果一个地区地势陡峭,岩石破碎,再加上连续的强降雨,是不是就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呢?”老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。有的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,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;有的学生则从课本知识出发,进行了严谨的分析。在思维的碰撞中,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。
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地质灾害的危害,梅老师还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小组活动。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份关于某一地质灾害的案例材料,要求学生们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、造成的损失以及应对措施。学生们积极投入到讨论中,分工合作,查阅资料,认真分析。不一会儿,各个小组就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讨论成果。有的小组制作了精美的 PPT,有的小组绘制了详细的思维导图,还有的小组进行了精彩的口头汇报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、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。
在课程的最后,梅老师重点强调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。“虽然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,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、预警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来减少损失。”老师的话语充满了力量,让学生们明白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并不是无能为力的,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。
公开课结束后,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前来观摩的老师们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学生们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。“以前我对地质灾害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,通过这堂课,我不仅知道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,还学会了如何预防和应对,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帮助。”一位学生兴奋地说。
此次地理公开课《地质灾害》的成功举办,不仅展示了卓越中学地理组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和独特的教学魅力,也为卓越中学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,会有更多的优秀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,为学生们带来更加精彩、高效的课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