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,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“同课异构”活动。九组参赛老师在同中求异,异中求同,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专业素养,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,为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“春节”培养家国情怀,提升文化素养
唐萍老师以掌握写作技巧为主线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,以高效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;李丹丹、张越老师则为学生提供内涵深刻、文质兼美的资源,通过课件呈现了大家熟悉的春联、红包、红色新衣、鞭炮等图片,充分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。
用数学思路规划出行穿搭和旅游路线
数学组引入情境时,贴近学生生活实际,将抽象的数学变得灵活生动。夏禹和周晨老师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基本规律。无论是出行穿搭和旅行路线,都体现了解决问题时将其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,即分类解决或分步解决。化繁为简,化难为易。这两个原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,也是学生今后推导排列数与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。
土壤——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
土壤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。地理组周倩老师以“中国带回月球土特产”为话题,吸引学生对土壤的关注。通过一系列的分析、观察和对比研究,学生合作探究出土壤的组成和形成因素;陈辉老师通过视频《万物土中生》、土壤成分分析实验等,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,让学生知道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,整个课堂层层深入,重点突出。
政治课堂帮助学生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
吴敏老师以“小米su7陪你共赴美好生活”为总议题,通过“小米su7你会选择吗”“小米su7如何成功的”两个子议题,带领学生了解小米汽车的价值判断和选择,整个课堂环环相扣、说理透彻,实现了深度学习;张倩老师采用跨学科视角,让学生角色带入革命播火者“李大钊”,深入剖析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,以国家、集体利益为先。
你真正了解过发光的萤火虫吗?
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?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?萤火虫发光过程中有能量转换吗?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来源。曾凤婷和李玥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教材、联系生活实际探究ATP的结构、功能;帮助学生认识ATP的水解与合成的同时,理解能量的正常供应与利用对于细胞代谢的重要性。
学会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
化学组张永燕和王倩老师通过问题探究、实验操作、分析归纳等确实可行的方式教学学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,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,形成学生善于合作、敢于质疑的科学探究意识。
学无止境,教亦无涯。近一个月以来,学校给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学习、交流的平台,形成相互学习、相互探讨、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。各学科、教研组高度重视,积极组织教研活动,探讨教学模式,展示教学风格,打造高效课堂,成果显著。(丁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