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来到合肥卓越学校!
热线:0551-66339708
您的位置:卓越中学 >> 教育教学 >> 教学管理
学校地址:
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开发区(新蚌埠路与魏武路交叉口)
电话:
0551-66339708
0551-66339918

以未庄、茶峒为镜,探寻人性之丑美——《阿Q正传》与《边城》联读公开课

时间:2025-05-13来源:卓越中学浏览数:182

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,提升学生学习体验,我校于5月12日在高二年级开展语文教学公开课教研讨活动,由邱文婧老师主讲,全体语文组老师参加。

邱老师以鲁迅笔下的未庄与沈从文笔下的茶峒为双面镜,通过对比《阿Q正传》与《边城》中的社会图景与人性百态,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思辨之旅。

QQ20250514-104511.png

一、课堂聚焦:双城对照,窥见人性

课堂以“未庄与茶峒的社会差异”为起点,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文学世界的生存逻辑:未庄是麻木、封闭的乡土社会缩影,充斥着等级压迫与精神胜利法的荒诞;茶峒则如世外桃源,流淌着湘西的淳朴与自然人性之美。通过文本细读,学生提炼出未庄乡民的“看客心态”“权力崇拜”与茶峒百姓的“重情守信”“敬畏自然”,在差异中洞悉人性美丑交织的复杂性。

二、情境演绎:沉浸体验,叩问灵魂

课堂高潮是学生以角色扮演形式重现未庄的“阿Q欺负小尼姑”与茶峒的“过渡人与老船夫争执”两个事件。翠翠与爷爷的温情对话展现了茶峒人的真诚热情,未庄台下“看客们”哄笑、指点,麻木之态令人唏嘘。  两段表演形成强烈反差,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鲁迅笔下“吃人社会”的窒息感与沈从文“人性乌托邦”的理想光辉。  

三、深度思辨:文本背后,民族之魂

在“作者创作意图”探讨环节,师生从文本内涵切入:  

- 鲁迅以未庄为手术刀,剖开国民劣根性,旨在“揭出病苦,引起疗救的注意”;  

- 沈从文借茶峒构建人性净土,是对现代文明异化的反思与民族精神的诗意寻根。  

课堂最终凝练出“救亡图存·唤醒国民·重铸民族魂”的共通主旨——无论是鲁迅的“呐喊”还是沈从文的“牧歌”,皆是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。 

四、结语

未庄与茶峒,一丑一美,一破一立,共同勾勒出20世纪中国文学对人性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。这堂课不仅是一次文本的对话,更是一场精神的启蒙——唯有直面人性之弊,守护人性之光,方能真正唤醒民族的脊梁。

课后,语文组全体老师在会议室进行研讨,既肯定了邱老师的精彩之处,,也提供了各自的宝贵意见,引发教师们的深度思考。本次公开课既是我校教学成果的展示,也是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实践举措。学校将持续推进教学改革,为师生成长赋能,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邱文婧


合肥卓越中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