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来到合肥卓越学校!
热线:0551-66339708
校园新闻
您的位置:卓越中学 >> 校园新闻 >> 校园动态
学校地址:
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开发区(新蚌埠路与魏武路交叉口)
电话:
0551-66339708
0551-66339918

高二地理《气压带和风带》公开课

时间:2021-10-22来源:卓越中学浏览数:21954

为了增强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,加强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,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精心安排下,10月21日上午第二节课,高二地理教师卢明老师在高二2班如期进行《气压带和风带》公开课,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听课评课活动,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还有一位高二政治组的教师。

卢明.jpg

课前,卢明老师认真备课,同高中地理组的其他老师多次商讨,不断完善教学设计,以地球上奇特的“马维度无风带”导入新课,并提出问题: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南、北纬30°附近的海面上经常无风吗?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教学内容上遵循“科学假设-探究思考-形成结论”的思路。以科学假设为逻辑起点进行教学,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,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。采用问题式教学的方式,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。问题的设计针对性强、有梯度,形成问题链条,引导学生探究思维的逐步深人。在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时,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是一个难点,设计了三个问题:①赤道上空的气流能到达极地吗?②大量来自赤道附近的高空气流为什么会在南北纬30°附近上空积聚?③南北纬30°附近近地面气压会发生怎样变化?通过问题链,引导学生逐一探究,解决问题。最后,再让学生尝试描述副热带高压的形成过程,加强学生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,并能够更好地记忆。

课上,卢明老师按照教学过程的设计,有序推进,利用多媒体演示三圈环流动画和低纬环流立体示意图,以科学假设为逻辑起点,用问题链推进,引导学生分析推理。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、难易适度,帮助学生学会描述南北半球低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。学生描述时,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语言表达,如高空气流、近地面气流、受热膨胀、堆积下沉等;同时重视过程性评价,利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,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,推动学生深人思考和探究。在学习了低纬环流圈之后,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推理的方法,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后续内容。各学习小组按低纬环流的形成原理先分析高纬环流,再分析中纬环流;在分析探究时,引导学生关注气流的运动方向及形成原因,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从三维空间的视角认识三圈环流。同学们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,学生认真思考,充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,积极回答,课堂气氛热烈。

课后,我校地理教研组召开了评课活动,对卢明老师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等亮点给予肯定,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,课堂组织严密,气氛热烈。板书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,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。同时针对课堂上表现的不足之处,大家也提出了建议:小组讨论的部分问题还须精心设计,要更有梯度,还须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;教学过程中还应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时间,复习热力环流的环节时间稍长,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时间。最后,卢明老师对本次公开课做出了总结和反思,也衷心的期待和组内老师共同进步和成长。(卢明)


合肥卓越中学